今敏的未竟之梦
该文章没有中文草稿,均使用翻译软件翻译到中文。有条件建议阅读英文。
Shannon Li
Normandy Sherwood
ASPP-UT 2
8 Mar. 2022
今敏的未竟之梦
“With my heart full of gratitude for everything good in the world, I’ll put down my pen. Now excuse me, I have to go” (Kon).
这是Kon Satoshi在临终前写下的最后一句话。他在2010年五月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被发现患有pancreatic cancer. 同年八月,Kon Satoshi就不幸离世,享年46岁(Loo)。他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一生仅执导了六部作品。而最后一部Dream Machine却因为他的离世再也没有被完成。虽然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是他真正做到了每一部电影都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获得了大量国际奖项,并被后来的各国导演研究,模仿。
不同于宫崎骏的温暖,新海诚的清新,Kon Satoshi热衷于描述现代社会都市人面临的压力,探索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联系。剧情多以梦境为寄托。天马行空的想象,神乎其神的剪辑和刻画入微的细节构成了他让人过目不忘的个人风格,看他的电影常有一种在虚实之间游走在时空中漫游的独特体验。这和Kon Satoshi的自传KON’S TONE脱不开干系。Kon Satoshi生前最为恢弘的一部作品Paprika也是直接从“梦”讲“梦”。因此从梦的角度去解析Kon Satoshi的创作并没有什么错误。
Perfect Blue是今敏执导的第一步电影。于多数人看来这不仅是Kon Satoshi的出道作,更是确立其风格、彰显其天才的作品。可谓是出道就是颠峰。影片讲述了一个偶像歌手向演员转变的故事。主人公未麻是一个 J-pop 组合的成员。她离开了,成为了一名演员。但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对她的这一决定感到满意,因此她受到了一些疯狂粉丝的威胁和跟踪。在拍摄了一场未麻扮演的强奸受害者的戏份后,她变得神经质,再也分不清现实和演员的生活。这是分离性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她精神失常后,大部分参与强奸戏的演员、摄影师和编剧都被杀害了。事实上,是她的经纪人,一个曾经失败过的女演员,嫉妒她的美丽和成功,想要成为未麻。这就是经纪人杀死影片中强奸未麻的演员的原因。Perfect Blue 是一部集悬疑、惊悚、奇幻于一体的动画电影。悬疑、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脑海中,让观众无法猜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能越看越入戏。高潮和结局更是令人震撼。幻想与现实被描绘得如此贴近。
Perfect Blue 是一部关于焦虑的电影。未麻从第一次离开舒适区开始崩溃。演员的道路是未知的,完全被阴影所笼罩。新工作带来的压力、粉丝的质疑和失望,都让她感到焦虑。此外,成为偶像也是她个人的暴露。故事发生在互联网刚刚普及的时代,电视、相机、网站都是眼睛的延伸。因此,未麻的生活处于”Gaze“之下。凝视者与被凝视者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因为不仅是她的粉丝在看,她的影迷、合作者、每一个关注她的人,甚至我们,电影Perfect Blue的观众,都成了她的凝视者。未麻被置于聚光灯和摄像机之下,被凝视着。这些凝视是焦虑的原因,焦虑是一种不愉快、危险的感觉。正如法国精神分析学家Jacques Lacan所描述的那样,焦虑是一种匮乏:“Anxiety, as we know, is always connected with a loss……with a two-sided relation on the point of fading away to be superseded by something else, something which the patient cannot face without vertigo” (Lacan 273). 焦虑是一种潜在的损失,是一种期待的恐惧。害怕在尚未实现的期待中失去某些东西。就未麻而言,期待是她想象中别人希望她成为的样子。她的经纪人希望她成为一名演员,她的粉丝则希望她回去做一名歌手。她不知道哪种选择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但这些都是她想象中他们希望她成为的样子。她不知道他们在任何情况下是否都会满意。正如拉康在他的 Seminar IX 中所说,"……anxiety is the sensation of the desire of the Other" (Lacan). 深入了解一下未麻的情况,她所面对的是一个隐蔽的欲望对象:疯狂粉丝。疯狂粉丝是一个像跟踪狂一样的男人。他是一个凝视者,却隐藏在幕后。未麻无法找到他,但这个跟踪者的存在仍然造成了一种凝视(Gaze)。在产生焦虑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感觉所想象的 “Other”。但现在,跟踪者在未麻看不到的黑暗中。这样一来,焦虑感就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感觉的目标现在缺失了。Other不见了,但它就在那里。这个未知的 “Other”为怀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导致更大的焦虑。
今敏的作品侧重于梦境,一如未麻对未知的感觉。期待是梦的另一种形式。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想象贯穿了整个感觉和期待。欲望是他电影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另一部作品Millennium Actress是一部动画电影,讲述的是对已退休且年事已高的演员千代子的采访。影片主要讲述了千代子从童年到演员生涯结束的生活和经历。在她还未成年的中学时代,她遇到了一位被通缉的画家。她帮助画家躲过了警察的追捕,画家为了感谢她,送给她一把钥匙。她发现自己爱上了画家,但第二天早上,画家却不见了。本片的叙事技巧堪称一绝,被誉为 “蒙太奇教科书”。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与千代子的互动,让故事结构变得凌乱而不真实。采访者加入了千代子的回忆,成为她记忆的一部分。她开始成为一名演员,因为她认为如果她出名了,画家就会再次找到她。在千代子回忆生活的过程中,她作为演员的经历和她对画家的追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梦幻般的故事,让观众无法分辨这个场景是她在电影中的表演还是她真实的生活。影片结尾,导演创作了一段长达八分钟的蒙太奇,成为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
千代子热爱画家。作为演员,她的一生就是寻找画家的过程,她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她把对画家的真实情感诉求融入了表演之中。在她的表演生涯中,她所爱的人不是其他演员的角色,而是画家。即使画家从来没有来找过她,千代子也始终相信画家就在某个地方。画家,在这里是千代子的欲望,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一个Object a。“In Lacan’s seminars of the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the object (petit) a is viewed in the matheme of phantasy as the object of desire sought in the other…a deliberate departure from British Object Relations psychoanalysis” (Mary 26). 在Perfect Blue中,未麻的焦虑是由他者的欲望感觉引起的。而引起焦虑的对象是Object a,也是欲望的对象。在电影Millennium Actress中,千代子想要找到画家,这里的画家,就是千代子的Object a,Object a是Real register的碎片。拉康认为,Real register首先是一个前语言的不可言说的世界。人类通过语言进入象征语域,但真实语域是不可能被完全象征化的,一定会有残存的东西。这个残留物就是 Object a,它标志着语言在 The Real register 中的一个有缺陷的位置。语言暴露了它的不一致性。象征运动必须有残余。千代子想找的画家还没有出现,但千代子相信有一个画家。她把画家这个符号符号化并注入了Symbolic register中,剩下的不是符号的东西就变成了 Object a。
在这种情况下,千代子在表演中表达了她对画家的desire,但在她表演的电影中却没有画家。画家成了画家的象征,而不再是真正的画家。然而,在千代子的愿望中,她相信有一个画家,一定有。这个画家是符号化的剩余。那是desire的Object,是幻想的框架。千代子假装她在电影中扮演的爱的角色就是真正的画家,因此,她通过梦见画家,将 The Real register 和 Symbolic register 连接在一起。梦见画家让千代子不知道画家是否还活着。找到虚幻画家的这一小口是一种 Jouissance,也就是原乐。千代子试图找到她的 Object a,从而触动了这种 Jouissance,但前提是画家还活着。画家的死是本片故事中最精妙的设计。后来,当千代子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并与一位爱她的导演结婚时,她发现自己仍在寻找画家。但现在她已为人妻,不再适合爱上另一个男人。这时她才知道,画家在她成为演员之前就已经死了。在她结婚后,在她知道画家已经死了之前,她相信画家是能给她带来 Jouissance 的人,因为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婚姻中。
死亡打破了一切。千代子知道画家死后,她的 Object a 崩溃了。这使画家去符号化,也使 Object 崩溃到 Real register 中。这种创伤性的体验需要一种补偿性的快感来满足。如果千代子选择用补偿性快感来掩盖创伤,那么她就需要另一个Object a作为幻想的框架来达到快感,这就造成了欲望的无限延续。因为如果这个 Object a 再次崩溃,这个循环就会继续下去。这就需要穿越幻想。千代子明白,作为画家什么也没有,Object a 不在 Real register 中,而只是片段。画家并不存在。或者说,作为符号的画家不是画家本人,千代子心中的画家不是真正的画家。甚至可以说,在幻想之外什么也没有,在她穿越幻想之后什么也没有。但要强调的是,幻想是欲望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欲望的对象。在千代子的案例中,画家是 “Object a”,而她对画家的爱则是推动她去寻找画家的幻想。“To traverse the fantasy, Lacan theorizes, is to cease positing that the Other has taken the ‘lost’ object of desire. It is to accept that this object is something posited by oneself to compensate for the experienced trauma of castration” (Sharpe). 千代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功了。影片结尾,老千代子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镜头切换到年轻的千代子躺在通往太空的火箭上。她说:“After all, what I really love is the pursuit of him” (Millennium Actress 1:22:00). 她承认,没有任何 Object a 可以满足她。没有比这更优越的东西。幻想是由主体的欲望建构的。当她意识到幻想是由她的主体性建构的之后,她找到了自己最根本的幻想,那就是她能够建构积极的东西,支撑她走完演员的一生。
如上所述,今敏在电影中加入的本体论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观众在观看他的电影时,不仅是在了解故事,更是在与故事产生共鸣,将故事作为自己的投影。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在第四面墙的维度上将今敏的电影与观众联系在一起。
今敏后期叙事风格的特点是始终围绕着一个女主人公的故事展开,异世界的对抗力量,每个人物的反应,每个戏剧冲突。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女主角展开,在他的作品 Paranoia Agent、Millennium Actress中都表现出这种女主角的风格。这种女主人公小而宽泛,故事会充满紧张和荒诞,但又合情合理。用下意识的描述、模糊的幻想、与现实的距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在今敏的电影中,他笔下的女主人公总是在某种情绪下备受煎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笔下的人物是由内心情感驱动的,而不是由情节推动的。这种以人物为驱动力的叙事方式与今敏的剪辑风格结合在一起,显得格外迷人。他成功地展现了一个与真实人物如此相似的人物形象,可以对其进行精确的心理分析。这种逼真的人物刻画风格深受他早期动画制作经验的影响。
Katsuhiro Otomo是Kon Satoshi的老师。或者说在Kon Satoshi早年间还没有成为导演的时候,Kon Satoshi就是先参与 Katsuhiro Otomo执导的片子的。 Katsuhiro Otomo创作的风格就像是海洋的波涛,暗流涌动。所以 Katsuhiro Otomo经常以人类的命运为主题,反思人类的成就与人类本身之间的关系。他会讨论大多像是“科技与力量终将会带来毁灭”这类主题。
Katsuhiro Otomo对“毁灭”特别感兴趣。在电影《阿基拉》中,东京被毁灭了两次,世界大战是一次,AKIRA能量大暴走又是一次。其后,“毁灭”的灾难场景在其编剧、导演作品中屡见不鲜:《老人Z》中暴走的老人看护机器不断吸收组合,最后成为一个机械怪物;《大都会》中机器人女主角化身人间凶器;《蒸汽男孩》中蒸汽城最终毁灭。总之,电影结尾一定要“毁天灭地”一把,而描绘灾难场面使作画数量和分镜工作量大大提升,也导致制作成本高居不下。
灾难的根源在于科技的滥用。 Katsuhiro Otomo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说教”感,即来源于此。这是其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主题。 Katsuhiro Otomo对于科技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他在动画中描述发达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其中不乏给人类的便利;另一方面,故事往往以科技的负面作用收尾。从这个角度看, Katsuhiro Otomo对科技的警惕性颇高。大友克洋将科技描述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可能会造成破坏。今敏将破坏作为一种痛苦的因素带入作品中。在今敏的故事中,主角总是不自由的,他们在某种情绪下痛苦。与大友克洋直接在屏幕上展示毁灭的城市相比,今敏关注的是一种缓慢的破坏,一种亲身经历的苦难。
Katsuhiro Otomo在电影中运用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突出了现代科技与人类发展的矛盾冲突——人类随时会被自己所推崇的科技成果所反噬。此外, Katsuhiro Otomo还融合了好莱坞电影和赛博朋克文化,对日本人的社会特征进行真实的还愿,推动科幻写实主义动画发展走向“高峰”。
Katsuhiro Otomo对于画面真实感的表现是一丝不苟的。他对于真实的追求才造就了《阿基拉》中大楼玻璃上的反光都是光学精确的。任何一个画面的细节的丰富程度和精确程度都在一点点改变着与他共事的Kon Satoshi的风格。
Katsuhiro Otomo作为监督的动画短片集《MEMORIES》中,Kon Satoshi参与了第一个短片《Her Memory》的脚本制作。Kon Satoshi同样将他对梦,虚拟与现实的理解浓缩进了这短短三十分钟里。而在其中,就能看出 Katsuhiro Otomo对于真实的追求影响了Kon Satoshi之深。但是Kon Satoshi将真实的画面感与其特殊的对于“梦境”的偏爱融合在了一起。
今敏的作品影响了比他更知名的导演,比如Christopher Nolan、Darren Aronofsky等。Christopher Nolan的知名电影《盗梦空间》中,就有几处模仿今敏的《红辣椒》,包括电梯、走廊等场景,甚至女主角在梦中触碰镜子的场景都一模一样。《未麻的部屋》中也有很多经典镜头,被很多知名导演借鉴,比如未麻浸泡在浴缸中的场景就被《梦之安魂曲》模仿,男主角未麻和偶像未麻之间的冲突被《黑天鹅》模仿。到了《千年女优》,今敏的讲故事天赋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千年女优》不仅有大量同人片段,女主角的追逐戏更是美轮美奂。追逐中,快节奏的剪辑融合了时间与空间的拉长、无数微妙的转场、时代剧般的剪影,却依然能保持整部电影从容不迫、恰到好处的呼吸节奏。可惜的是,作为造梦者的他,终究无法完成他离世前的最后一个梦想——《造梦机器》。但他以如此写实的方式呈现梦想的遗产,启发了无数艺术家踏入电影与动画行业。他的梦想没有完成,因为所有受他影响的艺术家都在继续推进着他的梦想。
引用
Aronofsky, Darren. “Black Swan.” IMDb, 3 Feb. 2011, www.imdb.com/title/tt0947798.
Aronofsky, Darren. “Requiem for a Dream.” IMDb, 13 Sept. 2001, www.imdb.com/title/tt0180093.
Kon Satoshi. Kon’s Tone. 復刊ドットコム, 1, Jan. 2013.
Kon Satoshi. “Millennium Actress.” IMDb, 14 Sept. 2002, www.imdb.com/title/tt0291350.
Kon Satoshi. “Paranoia Agent.” IMDb, 2 Feb. 2004, www.imdb.com/title/tt0433722.
Kon Satoshi. “Perfect Blue.” IMDb, 28 Feb. 1998, www.imdb.com/title/tt0156887.
Kon Satoshi. “Satoshi Kon’s Last Words.” Makiko Itoh, 26 Aug. 2010, makikoitoh.com/journal/satoshi-kons-last-words.
Loo, Egan. “Perfect Blue/Paprika Director Satoshi Kon Passes Away.” Anime News Network, 24 Aug. 2010, www.animenewsnetwork.com/news/2010-08-24/award-winning-director-satoshi-kon-passes-away.
Nolan, Christopher. “Inception.” IMDb, 16 July 2010, www.imdb.com/title/tt1375666.